暑假来临,孩子们欢呼雀跃。“叹”空调、吃零食、追剧……“美哉妙哉”!两个月“宅家模式”,吃得多、动得少、睡得晚。会不会一不小心,娃就圆润了?

中山六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付雯雯提醒,预防暑期“小胖墩”,不能简单饿肚子,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抓住以下四个核心环节,轻松hold住暑期体重!

智慧饮食:不是盲目节食,而是“会吃”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扰乱代谢诱发暴食。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营养均衡的早餐不仅能唤醒一日的活力,还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避免午餐前零食过度补偿。

·“满分”早餐公式看这里:

·零食≠洪水猛兽,选对就是“快乐加倍”

·厨房“小巧思”,健康美味能双赢

活力运动:不仅“慧”吃,也要“慧”动

·每天“动够”60分钟。假期是养成运动习惯的黄金期,鼓励孩子选择真正喜欢的运动,保证每日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碎片时间“动”起来。作业后可做家务劳动(拖地、整理房间等),延长运动时间线。

睡饱觉,也是“瘦”动力

充足睡眠(学龄儿童9-12小时)有助于平衡瘦素(抑制食欲)和饥饿素(刺激食欲),降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求。

家庭环境支持很重要

·爸妈是“最佳榜样”:家长以身作则,坚持规律三餐,选择健康零食,积极运动。

·营造健康环境:减少购买高糖高脂的零食和饮料,增加家中健康食物储备;让孩子参与健康餐食的准备过程(如洗菜拌沙拉),提升其兴趣与成就感。

·亲子同行:规划家庭运动日,如傍晚散步、周末爬山、公园踢球、亲子瑜伽,共同参与让运动成为愉快回忆。

·正向激励:家庭成员间要相互支持,避免对对方使用“不许吃”、“你胖了”等负面词汇。肯定孩子在健康饮食和运动上的点滴进步。

·制定家庭“健康契约”:共同商议假期健康计划,如每周运动安排、零食计划、屏幕时间分配等,孩子参与决策更易遵守。

孩子算不算胖?从这几个方面来识别

1、体重指数(BMI):当孩子的BMI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第85-94百分位,为超重;超过第95百分位,则可诊断为肥胖。

2、身高标准体重对比:当孩子实际体重超过同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视为超重;超过20%及以上,则判定为肥胖。

3、体脂含量测定:若儿童体脂含量超过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范围,提示存在体脂堆积,可辅助诊断肥胖症,尤其适用于区分肌肉发达与脂肪过多导致的体重增加。

4、身体脂肪分布评估:观察孩子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有助于判断肥胖类型。若脂肪集中于腹部、臀部等部位,呈现中心型肥胖,可能比均匀型肥胖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

行动起来吧!让健康成为这个暑假最宝贵的收获,助力孩子以更充沛的精力更健壮的体魄,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文|记者 刘颖颖 通讯员 付雯雯 刘山青 陈子滢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