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举行

7月25日下午,“聚匠心 强品牌”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2025年“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青岛手造工匠”和“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成果;“青岛大工匠”代表分享了先进事迹;“人民工匠”许振超向全市工匠人才送上寄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工匠之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青岛市将始终把工匠人才作为宝贵财富,搭建成长阶梯、拓展建功舞台,为大家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全市广大工匠人才爱岗敬业、拼搏奉献,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届“7·26”青岛工匠日系列活动以“聚匠心 强品牌”为主题,聚焦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人才,聚焦服务“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等重点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彰显工匠人才地位,通过各板块活动的叠加效应,真正让工匠人才站上城市中心位;更加注重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全域宣传宣教,引导全市人民增强对劳动价值、技能报国、实干兴邦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注重释放工匠价值,通过发挥工匠人才技术技能、创新创造、示范引领等资源优势,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力提速,为青岛高质量发展铺就人才和技能基石。

市总工会通过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和创新服务体系,全方位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系统搭建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体系,每年出资1000余万元资助职工创新创造,目前加上今年产生的,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全员创新企业80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90家、创新型班组180个,形成了产业工人全员创新“青岛模式”。二是常态化开展“四技五小两比”创新活动(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比技能、比创新),每年发布80项左右市级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激励,全面点燃职工创新“强劲引擎”。2024年全市职工取得国家发明专利9097项,涌现应用型职工创新成果3.36万件。

我市构建以“大国工匠”为龙头,以“齐鲁工匠”为引领,以“青岛工匠”为主体,以区(市)工匠、产业(行业)工匠为基础的工匠人才攀登成长体系,包括今年新培育的工匠在内,累计产生“人民工匠”许振超、“大国工匠”管延安等市级及以上工匠586人次,储备各级工匠人才9000余人,数量居全省第一。坚持靶向培育。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重点产业发展,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员创新创造等多个培育载体。联合市工程咨询院成立产改工作研究院,推进产改与产业发展融合共进;推动35个工匠学院共享培训资源,凝聚各方合力,以产业和技术变革为导向,全职业周期赋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由“工”变“匠”。

2025年“青岛大工匠”名单

马伟光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技能师

封善斋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产品设计负责人

曲善村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工船特级水产技术员

仲积峰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

孙靖东 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特焊班组长

张式雷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

邓丁华 青岛水务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机械管理专员

姜 涛 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第二热力有限公司中心换热站站长

高迎山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修班长

魏志浩 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门机司机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 王子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