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8月8日讯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开幕。在最具烟火气的幸福成都里,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盛会将至的期待。在这份期待背后,成都双流公安的藏蓝身影正用脚步丈量责任,在烈日下书写担当,他们是一块块守护平安的拼图,在平凡岗位上绘出“平安世运”的生动图景。

外围防线的“铁脚板”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怡心派出所民警袁龙超已系紧鞋带,踏上了世运会疏导区37号固定岗的巡逻路。作为场馆外围的“第一道屏障”,他的巡逻轨迹像一张细密的网,覆盖着工作区的每一处角落。

“日均15公里,不算多。”袁龙超擦了擦额角的汗。高温天里,路面温度直逼50℃,汗水顺着衣领往下淌,在制服上洇出深色的痕迹,但他手里的排查本始终记得满满当当:“嘉州路、福州路西段路口南向20米处围栏螺丝松了,得赶紧报上去”“红莲路三街路口人员较多,得加派力量”。
袁龙超的巡逻路线里藏着“细”字诀,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安全隐患23处,劝离聚集人群、疏导拥堵路段47次,快速处置6起突发状况,“多走一步,隐患就少一分,”当星星爬上夜空,他的身影仍在路灯下移动。“守好这一片,心里才踏实。”袁龙超的话简单朴实,却道出了所有外围守护者的心声。
开幕式前的“守关人”
8月7日,开幕式临近,东升派出所民警陆超的闹钟比平时早了两个小时。凌晨五点,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着窗外还没见亮的天色,知道一场硬仗要来了——前一天刚结束24小时值班的他,今天还要投入开幕式的外围疏导工作。

“世运会安保” 这五个字,在他心里沉甸甸的。作为外围疏导区的 “守关人”,他站在路口的身影像一棵挺拔的树,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来往车辆和行人。地面被晒得发烫,热浪一波波裹着喧嚣袭来,汗水顺着脸颊滑进衣领,后背的制服湿了又干,析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世运带着神圣走来,我肩担着使命向她奔跑。”这句写在记事本上的话,是他坚守的动力。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他的身影始终立在那里,成了疏导区里最稳固的 “动态防线”。
路口岗亭的“暖心灯”
航都派出所辅警晏翠的执勤岗,在一个不起眼的路口。但对她来说,这方寸之地是守护平安的“主战场”。凌晨五点出门时,1岁的女儿还在熟睡,晏翠轻轻吻了吻孩子的额头,转身融入夜色,18个小时超长待机、40℃以上的高温炙烤、凌晨两点归家的寂静…… 这些都是这段日子里的日常。

“别急,有车!”傍晚的车流中,晏翠一声大喊,拦住了正要过马路的老两口和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老两口拉着两个半人高的行李箱,满头大汗——他们想去场馆旁的酒店,下了车却因道路不熟犯了愁。“大爷大妈,您看,这是这附近的路线图,我帮您看看附近的酒店。”晏翠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很快联系到一家性价比高的酒店,又帮忙叫了车。“成都警察真贴心!”老人的夸赞让她笑弯了眼,看着三人互相搀扶着上车,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早晚高峰疏导车流、核对车辆通行证、给问路的人画路线图…… 这些平淡的小事,晏翠都做得一丝不苟。“把小事做好,让大家顺顺利利看比赛,就是我的贡献。” 她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街头巷尾的“及时雨”
8月7日中午12时30分,烈日当空。协和派出所民警罗云飞、江清明和辅警吕忠杰、王山川正在世运会疏导区固定岗位值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过来,声音带着焦急:“同志,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老人今年85岁,从郫县三道堰坐地铁到秦皇寺站,又步行一个半小时到西博城,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正午的太阳毒辣,老人额头滚烫,嘴唇发干。“大爷,您先别急,到阴凉处歇歇。”民警赶紧扶老人到执勤点的遮阳棚下休息,并递上矿泉水,考虑到天气炎热,罗云飞向负责人报告情况。决定先送老人去附近的应急公交车站。协调好车站工作人员后,他们一路搀扶着老人,把他安全送上了前往地铁1号线的公交车。“太谢谢你们了,你们真是人民的好警察!”车窗外,老人的感谢随风传来。
当世运会的烟花在夜空绽放,这些身影仍将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的平安答卷,写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写在每一个安心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