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年江苏省公益暑托服务示范课重点活动,“‘苏’然起敬·勋章背后的家书”英烈宣讲活动7月14日在春江新城暑托班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南京传媒学院四名学子肩负宣讲使命,通过家书解读、史料呈现等形式,讲述英烈事迹,推动红色教育融入暑托服务,开展红色文化送教活动。

从李云鹏信中“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的家国期盼,到申德辉以“德辉”为名践行“仁义信守”的初心,从陶家齐日记里“马路焚尽、栖凉满目”的血泪记录,到任天石以“狱中梧桐”自喻的信仰坚守,宣讲员们用史料、互动与真情讲述,让四位烈士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当宣讲员王静怡深情并茂地讲到刘老庄82名勇士的壮烈事迹时,教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认真聆听着李云鹏烈士“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的家书遗愿,当听到他与战友们面对数十倍日伪军,从凌晨激战至黄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细节,几个孩子悄悄红了眼眶。宣讲员张琦讲述陶家齐夫妇的事迹时,“马路两旁焚去十之六七,栖凉满目”的日记记录让孩子们面露震惊,当听到他们被捕后受酷刑仍坚贞不屈、双双就义的壮举,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眼神中透出敬佩。

活动现场设置了分享名字含义的趣味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我的名字有‘毅’,要学英雄坚毅不屈!”四年级的小毅同学骄傲地和大家分享,现场立刻响起热烈掌声。活动尾声,《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二十余名孩子与宣讲员一同起立合唱。稚嫩的歌声虽不完美,却饱含真情,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每一句都充满对英烈的深切敬意。随后,孩子们争相分享感悟。“李云鹏叔叔明明很想家,却为了大家放弃小家,我以后也要做有担当的人”,三年级的小涵同学很受启发。“每封家书都藏着烈士的初心,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国家的忠诚”,9岁的小昂同学感叹道。
宣讲员张琦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作为新闻专业学生,我总觉得红色故事不能只躺在史料里。看到孩子们听故事时红眼眶、挺腰背的样子,我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在传承。”

“孩子在暑托班参加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既了解英雄事迹又培养爱国情怀”,陪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家长王女士对记者说。
这场活动不仅让英烈故事走出展馆、走进课堂,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种子,让他们懂得今日安宁的来之不易,深刻感悟红色精神。
通讯员 崔雯茹 王莹莹 张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