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学习制作皮影投影灯前,观看老师演示的灯透过不同彩纸产生的色彩变化。

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学习制作皮影投影灯。

近日,在桂林举办的广西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空间优秀案例展上,一所学校展出的STEAM教育成果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项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有效整合的跨学科综合教育模式。据悉,这项兴起于欧美,盛行于江浙、广东等地区的先进教育模式,在桂林正悄然兴起,而且有了可复制的本土样本。

据悉,STEAM课程兴起于欧美,已经在江浙、广东等地区盛行。相关资料显示,这项课程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广泛研究并推行的科学教育模式。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最早在桂林开始引进STEAM教育模式,而且通过不断探索,充分实现本土化教学。“与江浙、广东等地开展这项课程多采用预制材料包不同,我们选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比如一次性筷子、纸板、彩纸、纸杯、普通电池等,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加工,而且成本很低。”园长何慧霞介绍,STEAM不是简单的手工课,更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幼儿园将STEAM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桂林本土特色进行充分结合,开发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课程,比如《制作桂林米粉》《民族印染》,经过铺垫知识经验、感受实验操作、设计小组方案、合作制作作品、展示分享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为学生提供融入真实情境的场馆体验空间,围绕项目主题,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在广西师大实验幼儿园STEAM课程教室看到,开展皮影制作、演示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购买材料”、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制作、演示等操作,在老师的带领下还了解了色彩、光影等知识。

“我们开发的项目以‘轻量化材料、生活化场景、阶梯化目标’为特色,依托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开发出80余个原创STEAM课程案例,形成‘低门槛、高创意’的课程范式。”据何慧霞介绍,师大实验幼儿园研发的课程具有推广性,尤其是对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幼儿园来说更容易落地。

目前,师大实验幼儿园已面向全区开展STEAM课程专题讲座70余场,覆盖教师3000余人次,累计为800余组家庭提供科学教育支持,形成“实践—研究—推广”闭环,为全区科学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