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军节的脚步渐近,激昂的军歌仿佛已在耳畔奏响,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97岁老兵张运松的军旅人生。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到解放战争的铁血征程,从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到青海建设的戈壁荒原,这位跨越世纪的革命战士,用忠诚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军人赞歌。
两次入朝:硝烟中的热血冲锋
“把手榴弹塞进坦克履带,轰隆一声就炸瘫了!”提起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张运松记忆犹新。1950年,身为解放军战士的他随部队奔赴朝鲜,首个任务便是夺回被美军坦克驻守的飞机场。激战中,大腿负伤的他忍着剧痛,和战友匍匐绕到坦克侧后,将捆扎好的手榴弹精准塞进履带引爆。接连炸毁两辆坦克后,美军仓皇逃窜,飞机场成功收复。
回国养伤仅一年,1951年他再次主动请缨入朝,担任侦察参谋,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侦察。两次入朝作战的岁月里,他见证了生死离别,更用勇气与智慧铸就荣光——军旅生涯中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获得嘉奖,这些勋章被他深藏箱底,却在岁月里愈发闪亮。
两万元党费:笔墨间的信仰约定
“用全年高龄补贴交特殊党费,给党庆生!”2021年6月,93岁的张运松在白纸上写下这句话,老伴于春莲立刻添加上:“就当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两位老人用简单的对话,定下了交纳2万元特殊党费的约定。
战争年代的炮火让张运松听力严重受损,纸笔成了他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两句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没有豪言壮语,却是最动人的“家庭会议”与“思想交流”。从艰苦岁月走来的老人,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交给党组织,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这笔滚烫的党费,是他对党的深情告白,看似悄无声息,却掷地有声。
转岗仍冲锋:高原上的奋斗续章
“从战场到商场,干就得干得像样!”提到转业后的岁月,张运松眼神明亮。1960年转业到西宁刘胡兰商店任书记,他带着职工跑遍村镇找货源、顶风冒雪拓销路,创下年利润占土产公司80%的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涵。
儿女们说,父亲从不炫耀战功,勋章永远藏在箱底,常挂在嘴边的是“今天吃得饱、穿得暖,很幸福”。离休后,他走进学校、社区讲党课,用亲身经历教后辈铭记历史。如今97岁的他,依然关注着西宁的发展,教导后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位走过漫长岁月的老兵,就像高原上那坚韧不拔的松柏,在岁月的风雨洗礼中,愈发苍劲挺拔。他的人生经历里,藏着最动人的忠诚与担当,也映照着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