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自市秉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理念,深化“建设者之家+幸福里社区+就业小站”联动体系,精心筑巢引雁归。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育“金手指”劳务品牌,通过山坝联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产业链、培训链、技能链、保障链“四链融合”的劳务模式,让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在乡村汇聚,奏响乡村发展“大合唱”、释放新活力。

草坝镇的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将蓝莓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进行分配。这一模式有效畅通了蓝莓产业各环节、成为以紧密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备受农户认可。

李诗宇是草坝镇“金手指”蓝莓采摘队里的优秀代表,自2021年她开始从事蓝莓采摘工作,为快速提升技能,她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各类果蔬技能培训。掌握技术后,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指导大家如何分辨蓝莓的成熟度,什么时候适合采摘。随着业务日益熟练,大家的收入也提升了,真正成为了拥有专业技能的 “金手指”。
“通过参加这些培训,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升。”务工人员代表李诗宇说。

蒙自市充分发挥“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的作用,构建“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就业服务模式。2024年以来,登记用工企业1320家,发布招聘岗位9627个,登记求职人员3007人,帮助5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在草坝镇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许多务工人员收获了实实在在的 “幸福”。

90后小伙刘天飞来自屏边县,此前长年在武汉等地从事汽车零件制造工作,离家远难以照顾家人。如今,在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在蒙自春晓高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主要负责种苗浇水、运送苗木等。社区还为他在和美家园安排了住宿。
“在和美家园住宿条件好,大家都很好相处,相互照顾也有伴,而且在和美家园门口就有公交车,出行方便,回家也比较近,幸福指数提高了。”返乡务工人员刘天飞说。


在蒙自“建设者之家”,处处洋溢着 “家” 的温暖:每逢传统节日都会组织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冬至送汤圆,点滴关怀温暖人心;《小候鸟课堂》丰富了务工人员子女的知识,培养了技能,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党群服务、医疗保障、法律咨询等服务一应俱全。

作为坚实的后方保障,蒙自“建设者之家”为务工人员注入前行的动力,助力他们在就业路上稳步前行。蒙自“建设者之家”充分发挥“用工登记、候工休息、技能培训、劳务中转”为一体的优质就业综合服务。“幸福里”社区打造了幸福食堂、蓝莓驿站、创客中心等功能区域,还开设了“新乡人大讲堂”“田园夜校”“小候鸟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已有121人入住蓝莓驿站,373人安置在闲置公房。蒙自还联合红河安美农业、红河煜柏生态农业等农业企业,建立了5个蒙自市“金手指”劳务实训基地。

蒙自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郝庆松介绍,蒙自市着力打造“金手指”劳务品牌,用好“田间课堂”。以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着重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题开展大规模培训,2024年针对蒙自市蓝莓产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取证1013人次,其中涉及蓝莓栽培与管理、采收与包装、营销运营等工种,通过“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这些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培训后100%就业,推动务工群众从打零工向技能农民、职业农民的转变,实现蒙自市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

蒙自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市级行业部门、乡镇 (街道) 党 (工) 委、村 (社区) 党组织、村小组党支部四级联络机制 。这一机制整合多支队伍力量 ,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劳动力务工需求,宣传岗位信息,精准输送劳动力至企业,促进产业与就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蒙自市城镇新增就业85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1万人,草坝镇“和美家园”“建设者之家零工市场”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就业“幸福里”社区和首批省级零工市场,8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46万元。

多元联动体系为群众就业织就 “暖心网”,系列举措架起稳就业、促增收 “连心桥”。蒙自市通过创新实施 “金手指”工程与“四链融合”劳务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富民增收的新路径。持续聚焦“创新干”,以高能级人才矩阵赋能“蒙自之跃”。
作者:陈文刚、白恩泽
编辑:毛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