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头条#​#射阳县#​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1. 南沃村(盘湾镇)

命名来源:因位于原沃港大队南部而得名。1976年由沃港大队南三个生产队划出,与玉中大队备战河北合并组建南沃大队,2001年与华新村合并为新的南沃村。

特色与荣誉:曾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注重生态保护与社区建设。


2. 新潮村(新坍镇)

命名来源:村名源于其“敢为人先”的“战长滩”精神。该村以全国劳模巴一恺为核心,通过集体努力将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历史背景:原九队村民在20世纪70年代集体烧窑制砖,自建青砖平房和公共设施(如剧场、浴室),形成独特的“新潮”风貌。村内保留民国风建筑,体现早期集体建设的智慧。


3. 王村(特庸镇)

命名来源:可能源于当地姓氏或历史人物。该村以蚕桑产业为核心,被誉为“华夏蚕桑第一村”,村名或与桑蚕文化相关。

特色产业:桑乐田园项目融合桑葚采摘、蚕桑文化研学等,形成“桑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4. 新河村(阜余镇)

命名来源:因射阳河裁弯取直工程(新河口)得名。传说清代一清官为治理水患,借“破坏土匪坟地风水”之名奏请朝廷开凿新河道,缩短河道流程,村庄遂以“新河”命名。

地理特征:射阳河原在此处呈“几”字形迂回,人工开凿后形成新河口,周边村庄均以“新河”命名。


5. 新坍镇部分村落

九队(新潮村原九队):因集体建设得名,20世纪70年代村民自建青砖房,形成整齐划一的平房区,命名或源自生产队编号。

其他社区:如康居工程集中居住区,命名多与新农村建设政策相关(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6. 桑乐田园相关村落(特庸镇)

果桑园、蚕桑文化园:命名直接关联蚕桑产业,如“果桑园”以桑葚采摘为主题,“蚕桑文化园”展示丝绸文化历史。

茧爱民宿:名称结合“蚕茧”与“乡情”,保留乡土建筑风格,体现生态旅游理念。


7. 射阳湖镇相关村落

射阳湖周边村落:如射阳湖镇,因古射阳湖得名。传说后羿射落的太阳形成射阳湖,后湖水冲蚀成射阳河,下游地区发展为射阳县。


8. 花园村(海河镇)

命名来源:原名“花园头”,因位于一处大地主所建的大型花园南端而得名。明清时期,射阳河因原篆河“U”形河道航运不便,经朝廷批准裁弯取直,导致原位于“U”型口的大花园被废弃,村庄因地处花园旧址南端,故称“花园头”。

历史背景:历史上曾是繁华的渡口和商贸中心,拥有金银铜铁等各类店铺,最大地主顾印生拥有良田数千亩。村内曾保留贞节牌坊,纪念一位未婚守节的陈姓女子,乾隆帝曾御赐匾额。此外,该村是射阳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诞生地,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9. 烈士村(海河镇)

命名来源:因新四军三师18名勇士在此抗击日寇并壮烈牺牲而得名。作为盐城市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之一,村名直接体现了对革命先烈的纪念。

红色传统:该村依托红色资源,与农业产业园合作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并打造苏北农房改善示范社区,形成“房屋集中有特色、农田连片有规模”的乡村振兴样板。


10. 王村村(特庸镇)

历史渊源:村名可追溯至明初“洪武赶散”移民事件。当时苏州阊门移民迁居此地,以煮盐为生,形成“王家灶”聚落,后逐渐演变为“王村”。

产业与文化:作为“华夏蚕桑第一村”,村民世代传承蚕桑技艺,近年通过“桑乐田园”项目融合蚕桑文化与现代旅游,推动产业升级。村内还保留传统桑蚕生产工具和技艺,成为活态文化展示地。


11. 新河村(阜余镇)

地理工程影响:射阳河裁弯取直后形成的“新河口”是村名核心来源。传说清代地方官员以“破风水”为由奏请开凿新河道,缩短原河道50余里,村庄因此得名。

村落变迁:原属阜宁县蛤蜊区,1949年后划入射阳县,2011年撤乡并镇并入海河镇,与花园村、大塔村合并。


12. 三合村(长荡镇)

命名推测:可能因地理合并或三处聚落联合得名。该村以生态文明建设闻名,通过整合传统村落与新型社区,形成“水清、河畅、岸绿”的宜居环境,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特色产业:以梨果经济林和“射阳大米”为核心,发展稻鸭鱼共生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多元化与品牌化。


13. 贺东村(洋马镇)

地理命名:因位于洋马镇最东侧,国道228贯穿村域南北,村名或与其方位相关。该村依托鹤乡菊海景区,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荣誉与产业: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称号,通过菊花全产业链项目带动村民增收,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14. 友爱村(合德镇)

命名推测:可能源于社区和谐共建理念。该村以“全国劳模”故事为内核,创新“5+X”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农创文旅融合”基地,推动邻里和睦与诚信建设。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