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都市现场综合浙江交通之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近日,有微博博主发布视频说:25岁的小朱2022年确认为肝癌晚期,他不抽烟不喝酒却确诊肝癌。


治疗中,小朱感悟:“最顶级的养生不是睡觉、运动,而是修炼内在,情绪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健康,要学会养心,夸夸自己,夸夸别人,拒绝精神内耗。



2024年2月,浙江24岁的年轻妈妈小丽(化名)最终确诊为“肝癌晚期”。


今年3月,“28岁青海摇舞蹈博主阿浩患肝癌离世”的新闻引发关注,自2024年9月确诊肝癌到离世,仅5个月。去世前他留下一句忠告:熬夜喝酒成疾,引以为戒!这不仅是阿浩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警示。



据了解,肝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病例约38万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肝癌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创介入科朱康顺教授指出,熬夜、酗酒、饮食不规律、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肝癌年轻化的重要因素。常见表现包括乏力、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消化不良、腹胀、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皮肤瘙痒、腹部肿胀(腹水)、不明原因低热以及肝区肿块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蜘蛛痣或肝掌。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因此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感染者、长期酗酒者、肝硬化患者)应提高警惕。


从中医角度看,“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不良情绪易致心气紊乱、肝气郁结,长期如此会增加肝癌风险。专家强调,预防肝癌需内外兼修。


情绪管理是首要课题。要学会“养心”,通过社交、兴趣爱好疏解压力,避免 “拿别人错误惩罚自己”;规律作息必不可少,晚上 11 点前入睡至关重要,中医认为 “人卧则血归于肝”,深度睡眠是肝脏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


饮食上,需远离霉变食物(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减少高脂高糖摄入,多吃燕麦、蓝莓、核桃等养心护肝食物;高危人群更要定期体检,乙肝携带者、酗酒者等应每年做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年轻生命的警示深刻而沉重。肝癌的预防从来不是单一举措,而是涵盖情绪调节、生活习惯、健康监测的系统工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更应停下脚步,将“养心”“护肝” 融入日常,用规律作息、稳定情绪和科学防护,为生命健康筑牢防线。


拓展:5大癌症的早期“信号”要知道


研究显示,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排名前十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06.06万、结直肠癌51.71万、甲状腺癌46.61万、肝癌36.77万、胃癌35.87万、乳腺癌35.72万、食管癌22.40万、子宫颈癌15.07万、前列腺癌13.42万、胰腺癌11.87万。


2022年我国全癌种发病人数(万人)



01.肺癌“信号”

早期微小肺癌常处于惰性状态,主要靠筛查和体检发现。出现这3个症状时要抓紧去检查!


1.不明原因的咳嗽伴有体重下降。尤其是40岁以上伴有吸烟者。


2.持续数周有血丝痰。咯血是肺癌的第二个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血丝痰。


3.胸痛。约占肺癌病人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常常出现胸痛的首发症状。


高危人群

①吸烟≥30包年。

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

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铀、铬、镉、镍、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至少1年。


02.结直肠癌“信号”

结直肠癌早期不适不明显,要留意大便出现的信号:

1.便血。便血是所有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排便后排出滴状的新鲜血液或血痕。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


3.大便形状异常。大便变细、扁条状、槽沟状等,或附着有血痕。


高危人群

①男性。

②年龄≥45岁。

③吸烟者(包括已戒烟者)。

④结直肠息肉史。

⑤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⑥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


03.甲状腺癌“信号”

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通常是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肿块会逐渐增大,随吞咽上下活动。


高危人群

①女性。

②具有甲状腺癌既往史或家族史者。

③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④由于其他疾病,头颈部接受过放疗的个体。

⑤甲状腺结节>1厘米,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且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⑥甲状腺结节>1厘米,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⑦低碘或高碘饮食人群。


04.肝癌“信号”

1.近期体重迅速下降。

2.右上腹肝区经常性持续胀痛。

3.皮肤、巩膜变黄,或小便变为浓茶色。

4.食欲减退、厌油、腹泻、饭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5.长期鼻腔、牙龈反复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为黑便、呕血症状。


高危人群


男性45~74岁,女性50~74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为肝癌高危人群:

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

②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史。

③肝硬化病史。

④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05.胃癌“信号”

1.上腹部出现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2.消瘦、贫血。

3.上腹部疼痛。

4.大便发黑或大便出血。

5.出现饱腹感或烧灼感。

6.乏力、消瘦、贫血。


高危人群

①老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

③高盐饮食、烟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过多。

④长期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饭菜、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

⑤吸烟与饮酒。

⑥有胃癌家族史。

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可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非贲门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⑧糖尿病、肥胖、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等也可能与胃癌发生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