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
2020年5月,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迎来首次招生。作为一所新建高职院校,如何打破“招生难”困局?如今五年过去了,这所院校又是如何实现从“招不满”到“挑着选”的惊人蜕变?近日,大众网记者实地采访,揭秘这所院校如何打破招生困局。
2020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迎来首次招生,彼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年全省新批6所高职院校,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虽规模最大、专业最多,但新建院校社会认知度低,加之高考改革导致生源减少,招生竞争异常激烈。“当时从上到下压力都很大,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把招生工作做好。”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彭洪林回忆道。
为打破困境,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迅速制定了全面的招生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宣传推广上,与报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展开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启动“全员招生”模式,100余名教职工全员参与,走访临沂乃至全省的高中学校进行宣讲,与考生面对面交流;充分发动教职工利用人脉资源,通过朋友圈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高中生和家长走进校园,参观实训室,直观感受学院的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我们当时真的是全员出动,每一个人都把招生视作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竭尽所能利用一切资源。” 彭洪林表示。经过不懈努力,当年录取新生2100余人,在同期新批院校中,学院招生规模已在前列,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线招生教师在首年招生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学院首批教师,现代农业系园林技术专业负责人杨美玲向大众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招生经历。一次赴莒南某中专宣讲后,杨美玲通过二维码添加了数十名学生和教师的联系方式,并促成两校合作申报“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中专学习,后两年直接升入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读大专。既解决了升学衔接问题,也提升了生源稳定性。
招生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困难,但凭借对学校建设、专业发展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杨美玲和同事们精心准备宣传册、PPT,积极参与高招会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学院优势,也让学生和家长们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和热情。“我认为招生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校和专业的介绍者,更是考生和家长的贴心人。无论学生分数高低,我们都会送上祝福,并建议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杨美玲这种真诚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也为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积累了良好口碑。
首次招生的成功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随着学院的发展,招生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前三年我们以扩大规模为核心,逐步提升学院知名度。从2023年起,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提升生源质量,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显著提高。2020年学院录取平均分为300分,2024年已攀升至380多分,400分以上考生600余人,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彭洪林还透露,生源质量显著提升的背后,是学校对专业内涵建设的持续投入。例如,计算机类、机电类、动物医学类等专业因就业前景好,成为考生报考热门;而建筑类、早期教育类等专业因市场需求减少,逐渐遇冷。为此,学校通过专业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吸引力。
今年是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校五周年,眼下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招生,彭洪林表示,今年学院计划进一步提高录取分数线,并将招生范围从山东省扩展至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四川、湖南等地。此外,成立智能制造系、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信息工程系、生态环保系、人文艺术系、汽车工程系等7个招生宣传组,重点围绕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成果和优秀毕业生案例,让考生和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校实力。“招生不仅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专业建设的风向标。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彭洪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