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_业务通知】

水稻“一喷多促”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当前,全省再生稻处于灌浆结实初期、早播中稻处于孕穗末期、正季中稻处于拔节期、迟播中稻处于分蘖期、双季晚稻处于苗期,陆续进入“一喷多促”窗口期。为科学指导各地开展水稻“一喷多促”工作,助力夺取全年水稻丰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水稻利用植保无人飞机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所涉及的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药剂选择和助剂添加等因素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气象条件、生育期、药剂助剂品种、机型特点、周边作物和施药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飞行参数设置

综合考虑生育期、亩施药液量、无人飞机机型和下压风场等因素,合理设定作业参数,确保喷雾均匀、无重喷漏喷、飘移损失小且作物植株无折损。

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风(≤3.3m/秒),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飞机,建议飞行速度5-7米/秒,施药液量1.5-3升/亩;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50升的机型飞行高度2-3米、载荷量≥50升的机型飞行高度2-4.5米。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茎基部病虫害时,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施药液量、降低飞行高度。施药前应根据飞行高度确定有效作业喷幅,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

大规模作业前,须开展施药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即在植株冠层叶片提前布放雾滴测试卡,检测喷雾的雾滴密度,建议雾滴密度≥20个/平方厘米。

三、药剂选择

按照各地水稻生产实际情况,科学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施药作业前,需开展药剂混配稳定性试验,即混配后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性质稳定,未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且对作物无药害。

选用三氟苯嘧啶、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选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等杀菌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同时,合理混配芸苔素内酯、噻苯隆、调环酸钙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尿素、磷酸二氢钾、中微量硒元素水溶肥、氨基酸(如牛磺酸)水溶肥等,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预防早衰,增加粒重。

四、桶混助剂添加

施药作业前,应选择适于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的桶混助剂,按要求添加至桶混药液中并混合均匀,以改善农药药液性能,促进雾滴沉降、减少飘移损失、提高耐雨水冲刷和抗蒸发性能。添加助剂后的桶混药液应混合均匀、性质稳定,不得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且对作物无药害。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一)作业前检查施药区域周边环境、确定施药边界,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

(二)作业时气温不宜超过30℃,各地应结合实际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务必确保施药人员安全。施药后如遇雨,应酌情及时补治。

(三)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处于喷雾的上风位,严禁在施药区内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

(四)作业结束后,3次清洗农药包装废弃物,并交至农药经营门店或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丢弃至田间地头、沟渠路旁等。

(五)及时跟踪调查“一喷多促”作业效果,做好飞防作业质量评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